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覃冬冬)随着网络的普及,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逐步扩大,网络安全问题也引起了慢慢的变多人的关注。保障网络安全不仅事关个人信息安全,也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多个层面。为深入研究网络安全人才的供需、培养与发展状况,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教育部高等学校互联网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教育论坛、安恒信息、智联招聘等共同牵头编写《2023网络安全产业人才发展报告》,对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发展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调研分析。
告通过梳理国内外网络安全产业及人才概况,总结当前网络安全产业的人才从业与培养现状、人才供需结构等方面,结合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式应用、数据安全等热点话题,洞察网络安全产业人才教育培训与发展的新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人才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加快。截至2023年3月,国内已有80所高校开设互联网空间安全专业,132所高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2所高校开设保密技术专业,17所高校开设信息对抗技术专业,28所高校开设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同时,我国各高校正在慢慢地加强网络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对于企业而言,当前网络安全业务份额越来越重,但是招到匹配和适合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却并不是特别容易。从人才教育培训角度来看,深耕研究的定向人才十分缺乏,实战人才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日益增加的网络安全招聘岗位数,愈发精确地面向专业人才。
数据显示,网络安全从业人才中男女比重为77:23。从年龄来看,18-25岁网络安全从业者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网络安全从业者逐渐年轻化,更多的年轻从业者涌入该行业,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从学历来看,2023年,本科毕业的网络安全从业者占比最高,达到61.3%。其次是高职高专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从业者,分别占比23.7%、9.7%。本科学历从业者一直是网络安全领域的主要人才供给,在2022年、2021年的调研数据中,分别占比59.3%、63.9%。可见,网络安全从业者学历素质整体偏高。
问卷调研结果为,受访者中,63.8%的最高学历专业为计算机与网络有关专业,其次是网络安全相关专业,占比15.9%。能够准确的看出6成以上网络安全从业者的业务领域与所学专业有所区分,一方面,网络安全一级学科和专业开设时间较晚,目前新一代科班毕业生刚刚进入网络安全产业,导致网络安全相关专业的从业者占比较低,另一方面,这也表明网络安全行业凭借行业优势及学科交叉特性,吸引了较多“跨专业”人才就业。
网络安全从业者中有16.4%毕业于双一流院校,占比较高,可见网络安全领域对名校毕业生较着迷。此外普通二本、普通一本、专科院校的占比分别为29%、21.3%、28.5%,分布较为均衡。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呈现层次化、多样化特点,人才发展注重应用导向和实战导向,因此网络安全从业者的毕业院校分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均衡。
从工作年限来看,34.3%的受访者工作2年以下,占比最高。其次是2-5年、6-10年工作者,占比分别为31.4%、21.3%。由于网络安全产业兴起时间不长,目前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从业者整体上也处于探索和成长阶段,拥有较长工作经验的从业者占比较低。
从岗位来看,受访者中,从事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人才占比最高,达到23.7%。其次是网络安全运维人员,占比18.4%。而网络安全咨询、网络安全测评、数据安全保护等其他岗位的从业者占比均低于7%。在具体的工作中,管理及运维类职能范畴相对宽泛,是网络安全人才的两大主要就业领域。
问卷调研结果为,35.5%的受访者税前年薪不足10万元,但更多的从业者拥有较高的薪酬水平。其中,32.9%的从业者薪酬在10-20万元之间,14.2%的从业者税前年薪为20-30万元,8.4%从业者税前年薪为30-50万元,还有9.0%的从业者拥有50万元及以上的高薪。网络安全是一个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朝阳行业,对从事相关工作从业者的技能要求也较高,因此企业更愿意为保护系统和数据免受网络威胁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预计未来网络安全人才的薪酬及福利待遇也将稳步提升。
从城市看,36.7%的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网络安全从业者税前年薪在10-20万元之间,占比最高,且高于总体水平。其次,北上广深从业者的税前年薪水平在20-30万元、50万元及以上的占比分别为20%、16.6%。在新一线%的网络安全从业者税前年薪水平在10-20万元之间,占比最高,其次是10万元以下,占比是28.8%。可见,相比新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凭借多年来积累的雄厚经济实力,使网络安全从业者得以拥有更高的薪酬。2023年上半年,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在全国各大城市GDP排名中进入前十,且重庆超越广州,排名全国第四位。随着城市的崛起和经济的发展,未来新一线城市的网络安全从业者有望获得更高的薪酬。
从福利待遇来看,61.4%的收房的人说所在公司可以提供节日礼品,58.5%提供健康体检,54.6%提供带薪休假。拥有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免费工作餐、免费班车和宿舍等福利待遇的从业者,占比均在50%以内。可见,网络安全企业除了能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之外,在节日礼品、健康体检等软福利方面也有比较出色的表现,更能体现对从业者的人文关怀。
问卷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73%的网络安全从业者每周上班时间超40个小时。其中,33.8%的从业者每周工作41-50小时,22.2%每周工作51-60小时。因工作性质原因,网络安全从业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应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网络安全漏洞和风险,因此工作强度较高,加班情况较为普遍。
面对发展迅猛的AI技术,一些从业者担心被机器替代。调研问卷结果为,35.7%的受访者认为,AI技术将在5年内对网络安全人才带来自动监测和分析等辅助作用,占比最高。也有30.4%的受访从业者较为保守,认为AI可部分替代网络安全人才。只有9.2%的从业者认为AI对网络安全人才几乎无影响。可见,网络安全人才对AI的辅助和替代作用都保持相对冷静客观态度,部分从业者对这项技术持乐观心态,认为能提高当前工作效率;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从业者对AI技术的行业影响保持观望且警惕的心态。
为了应对AI技术的不断迭代,58.5%的收房的人说将在实践应用中融合AI技术,占比最高。其次是加强AI理论知识学习和跟随AI技术迭代,占比分别为56.5%、51.7%。AI技术的快速普及,让人们对AI的应用意识更加强烈,网络安全从业者愿意通过实践提升AI技术融合能力,并加强AI知识的更新换代。
从网络安全人才需求来看,该产业招聘职位数呈现波动趋势。从招聘职位所在行业分布来看,2023年招聘网络安全岗位数量最多的是计算机软件行业,占比15.8%。其次是IT服务和互联网行业,招聘职位数占比分别为12.5%和9.8%。此外,网络/信息安全、通信/网络设备、人力资源服务、咨询服务等行业,也对网络安全人才有较大需求。
从岗位分布来看,网络安全运营的招聘职位数占比最高,达到29%。其次是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类职位,分别占比18.6%、17.7%和10.2%。从典型职位上看,安全运维工程师的招聘职位数占比最高,达到15.2%。数据安全是网络安全中很重要的内容,从招聘职位数占比来看,数据安全招聘需求呈现出“少而精”的趋势。
从学历要求来看,2023年本科、大学专科学历网络安全人才的招聘需求较高,招聘职位数占比分别为51.6%、39.1%。其中要求本科学历的招聘职位数占比较2022年提升了2.8个百分点,要求硕博学历的招聘职位数占比较2022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整体看来,网络安全企业对本科和硕博人才的需求有所提升,越来越青睐高学历人才。网络安全行业本身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对底层知识的“门槛”要求和更新换代需求较高,高学历人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因此受到青睐。
从网络安全求职人才的居住城市来看,2023年,20.8%的求职者居住在北京,排名各城市之首,稍高于2022年的20.3%。其次,5.3%的网络安全求职者居住在成都,略低于去年的5.8%,且超过深圳、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位居新一线城市首位。作为成都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最具优势的赛道之一,成都的网络安全产业基础实力丰沛雄厚、政策环境优越,因此超越部分一线城市位居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一线城市之外,新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也汇聚了大量的网络安全求职者。
从专业分布来看,202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求职者占比最高,达11.8%,且高于2022年的9.5%。其次是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工商管理,2023年的占比分别为4.3%、3.3%和3.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网络安全产业的学科交叉特性也鼓励着具有专业优势的技术人才跨界求职。
从求职者毕业的院校来看,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理工类院校的求职者为主体。
对于在校生来说,校园招聘会是求职的主要途径,网络安全专业在校生所在院校也会提供多种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44.6%的受访在校生所在学校会举办招聘会/就业宣讲,38.4%的学校会发布招聘信息,36.4%提供求职技巧辅导,26.9%提供创新创业实践。
目前,在校生获取求职信息最常用的渠道是校园网站或海报,37%的受访在校生通过学校了解招聘信息。其次是校园招聘会、老师或校友介绍,分别占比36.4%、33.9%。
这表明,在校生在获得就业信息方面有较为显著的校园路径依赖,公司能够通过学校发布招聘信息,提高招聘网络安全专业学生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