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是一部不停地改进革新、向上、拓展、奋进的历史。今日的福建,牢牢把握高水平发展第一个任务,紧紧抓住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工作,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福建实践。
4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咸辉率专题调研组围绕“逐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主题在福建开展调研。调研组一行在厦门、泉州、福州等地,深入产业园区、科创中心、金融机构、大规模的公司、物流口岸进行实地调研,仔细地了解产业内联外接、对外经贸合作、跨境金融服务、开放平台建设等情况。参与调研的港区、澳区全国政协委员一致认为,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就要坚定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港澳的优势,加强与海外侨团、侨亲的联谊联络,为国家对外开放事业发展凝心聚力、增势赋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充分的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在其中很重要。近年来,福建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跑出了“加速度”,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居全国第三。
这次考察的福光股份,便是福建创新型企业的标杆之一。其生产的光学镜头、光电系统等产品为“神舟系列”“嫦娥探月”“天问一号”等国家航天任务护航,令委员们赞叹不已。一些民的系列新产品如智能安防、智能辅助驾驶又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就是用于无人驾驶汽车上的镜头,一部车将安装几十个焦距不同的镜头,以满足安全驾驶的需求。”福光股份负责人的介绍,也引来委员们的驻足关注。“无人驾驶是未来的方向,镜头需求的空间也是前景广阔。”全国政协委员邓健荣说,随着我们国家产业体系的持续完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飞速进步,科技赋能实体、科技融合产业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优势明显。
随后考察的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通过发挥“新型研发机构” “新型高校智库”“科学技术创新孵化器”“海外人才工作站”等多重角色,融合中俄在数字化的经济领域的优势,同样令委员们印象深刻。
“中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进大湾区广深港澳科学技术创新走廊建设。”全国政协常委姚志胜建议,通过深化闽港创科合作,进一步对接和融通“福厦泉科学技术创新走廊”与“广深港澳科学技术创新走廊”的人才、资本、资讯、技术,将带动福建创科发展对标国际最新标准、最高标准,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交出优异答卷。
邓健荣表示,通过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闽港两地合作的步伐能更加进一步加快。“已设立的福州新区闽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一直发挥积极推动角色,可以在其成功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大工作强度和深度,扩展覆盖地域至更多城市,并增加专项工作组,加快两地民间和商界的合作。借助福建在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推动闽港两地在数字化的经济领域的合作,并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此外,他还建议漳州、厦门和泉州正在积极推动“厦漳泉”都市圈的建设,可以将这一都市圈的概念扩大,集纳香港的优势所在,进一步深化不同产业的合作,从政策制定层面支持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层次地融合,为不断衍生的现代化服务业提供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全国政协委员许清流以他所在的恒安集团为例说,近年来他们持续以科学技术创新为驱动,引进世界领先的高端设备,创新改进工艺技术,通过数字化赋能,加快对市场变化反应速度,不断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市场占有率。“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构建国内国际大市场,通过高水平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以强大的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以此来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互促互进。创新的收益将会在国际大市场中得到更好的回报,从而进一步激励企业创新,形成规模效应和连锁反应。这也是持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空间的强劲动力之一。”许清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