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规避是投资中唯一重要的元素 ——《安全边际》读书笔记
来源:智慧医疗    发布时间:2024-06-30 01:15:46

  巴菲特曾经有一个比喻“建造一座大桥,假设建造时设计桥能承受的最大重量是30吨,但实际使用时只允许载重10吨以下的卡车通过,这就是安全边际”。塞思卡拉曼是著名的价值投资大师,其所著的《安全边际》一书对于信仰价值投资的投资人来说,可谓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宝典,让我们大家可以充分吸收大师思想中的精华。

  马克吐温说过:“一个人的一生中在两种情况下不应该去投机:当他输不起的时候,当他输得起的时候。理解投资和投机之间的区别,是取得投资成功的第一步。”

  “对投资者来说,股票代表的是相应企业的部分所有权,投入资金的人在比较证券的市场行情报价和他们被估测的内在价值之后做出买卖决定。投资者相信从长远来看,证券价格趋向于反映相应企业的基本面。投资股票的人期望至少以下三种方式之一获利:企业运营所产生的自由现金流,这将反映在更高的股价或者被分配的股息上;投资者愿意以更高的比率(市盈率或者市净率)来购买股票,反映在更高的股价上;或者通过缩小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差距”。

  “投资品,即使像新近种植的人工树林那种非常长期的投资最终都会产生现金流。一台机器能生产可供销售的物品,一栋大厦可以由支付租金的客户居住。相反,收藏品不会产生任何现金流,它们提供现金的唯一途径是最终被出售,而买家同样也只能依赖于转手买卖”。

  上面是书中的原文,由于作者觉得太过经典,所以全部引用。投资就是把今天的现金流用于一桩生意,并且从这桩生意中获得未来的现金流,未来现金流折现以后就是生意的内在价值。而买股票买的就是这门生意的部分所有权。

  分红是中小股东获得收益的基础和前提,但并不全是全部。若能收购或者私有化一个企业,那么所有者获得的就是此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但是对于中小股东来说,只能获得公司的部分权益,因此其价值实现必须要通过分红来体现,较高的分红收益率(也就是股票持有者的未来现金流,大部分情况下是基于未来的)才会吸引更加多的买家买入,从而使得原先的股东同时获得股息和更高的股价,对于中小股东而言,股息是更高股价的前提条件。

  举例来说,如果一家净资产为5亿且可以永续获得1亿元净利润的公司上市,此公司大股东拥有绝对控股权并且死活不卖公司也持续不分红,同时因为其永续1亿元也是不会破产清算的,因此即便公司的市值只有5亿,5倍的市盈率1倍市净率,中小股东的投资回报仍然必须有其他的投资者出高价才能实现,而出高价的后者也一定要通过转手卖高价才能实现收益,那就是投机。但是,若公司100%分红,那么如果以5亿的市值买入股票每年都有20%的股息回报。

  在如今无风险利率也就是10年期国债利率不到4%的情况下,相信一定会有追逐回报的资金会持续买入此公司的股票,直至股价上涨到其股息率接近4%的水平。这样,如果股价不涨,中小股东每年能够得到20%的股息;如果股价上涨,中小股东能同时获得资本利得和股息。

  “格雷厄姆假定一个‘市场先生’存在,在每个交易日都准备以自己所定的价格买进或者卖出无限量的各种证券。但是‘市场先生’常常失去理智,有时很乐观,以高出证券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有时又很悲观,以远低于证券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

  “证券价格因为两个原因而上下波动:反映企业实体状况(或投资的人对他的感觉),或者反映供求关系的短期变化。如果你以‘市场先生’作为投资机会的创造者(当价格与价值背离时),你就具有了一个价值投资者的素质;然而如果你坚持以‘市场先生’作为投资指导,你大概最好聘用其他人来管理你的资金”。

  “极度的贪婪有时会导致市场参与者提出新时代思维来证明买入或持有估值过高的证券是合理的,人们给出理由来说明为什么这次与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不同。在短期内,抵抗市场疯狂不仅在心理上而且在财务上都是困难的,因为参与者能挣很多钱,至少账面上是如此”。

  价值投资者能够赚钱归根结底是所投资的企业能够赚钱并且成长,所以投资机会的创造者本质是被投资的实体企业。与此同时,市场先生就是一台报价机器,提供给我们买入和卖出公司部分权益的机会。可以把股票背后的公司想成一个实体,然后把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作为另一个实体,后者价格最终会反映前者的经营情况和内在价值,如果市场行情报价过低,内在价值较高,那么就具有极大的投资价值。

  正好近日市场风雨飘摇大幅度下滑,每每这种时刻关于是否要抄底的文章就会频频出现,似乎都有道理,不过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涨和跌都不是买入的理由,内在价值和市场行情报价的差值才是,而对于好公司而言,时间又是一个会让这个差值以更快的速度扩大的杠杆。

  只要内在价值高于市场行情报价,市场行情报价下跌能够使得价差扩大,从长远来说收益率会提升,因此只要能确保自己能持续活着,短期看似继续下跌的可能(但不是风险)很大也仅仅是暂时性波动,不会带来永久性损失。同时并没有一点证据表示,市场暴跌企稳之后,股票的价格就一定不会再继续下跌。虽然可能有浮亏且感知的风险很大,而实际的风险更低。

  反过来,如果内在价值低于市场行情报价,市场行情报价的上涨能够使得反向的价差扩大,从长远来说收益率会慢慢的差,永久性损失会慢慢的大,短期看似持续上涨的可能(并不是机会)似乎很大同样也只是暂时性波动,几乎一定会带来永久性损失,虽然可能有浮赢且感知的上涨可能似乎较大,但实际的风险非常高,2015年4、5月份那些尚未建立成功商业模式也并无壁垒但是动则市净率15、20甚至更高估值的公司,就给大部分人带来了这样的幻觉。

  另外,关于市场行情报价和内在价值,有一本更为经典的书籍,就是被巴菲特誉为投资圣经的《聪明的投资者》,推荐给大家。

  巴菲特说买股票和买一个农场是一样的,买的是一门生意。而证券的价格其实是市场每天给与一门生意的报价,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把这个叫做市场先生,如果市场先生的报价低于内在价值,那么买入并持有股票长远来看就能获利。

  请特别注意长远两个字,并不全是立刻,也并不全是一两天,甚至并不全是一两个月,高估和低估状态都可能会维持不短的时间,但是最终会反映内在价值,至于最终是多久,没人知道,有时候最终也会来得比大家想的更早更快。那句熟悉的话叫“价值可能迟到,但是绝不缺席”。

  “绝大多数的机构投资的人因追求短期内相对回报的定位而深受折磨,同时也缺乏退休基金和捐赠基金所应有的长期眼光。”

  做投资最重要的思维之一是概率思维,投资的方法和相应的结果都一定要可持续可复制。巴菲特说:重要的是专注于如何挥杆,而不是盯着记分牌。短期内的相对回报,影响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其实和投资的关系基本不大,非常难以复制。同样,希望暴富的心理同样是做投资的敌人,因为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就没有可复制性。全球好像也从来没有一家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是因为把考核周期限定在很短而获得成功的,每天的收益只需要持续有0.1%就可以大幅战胜股神巴菲特,看似简单但是没人做到。

  投资并不是一个把收益目标定得越精细结果就会越好的事情,这是典型的盯住记分牌的行为,这种努力似乎更多的是把有限的时间交给了焦虑,而我们真正可以做的是认真的按照我们的投资框架,每天对行业公司的所有的环节比如上下游、竞争对手进行研究分析,做到每天对行业和公司的了解多一点,正如芒格所说的“聪明人会努力每天让自己醒来的时候比昨天进步那么一点”,从而使得我们大家可以越来越用正确的方式来衡量公司的内在价值。

  “追求长期回报的投资者则不同,只有当投资符合价值的绝对标准时,他们才会来投资”。持有人把钱交给机构,并不是拿钱给机构证明谁(尤其是阶段性)跑得快的,而是为了赚钱。如果我们作为机构投资的人,管理的是自己的资金,我们会因为怕跑不赢其他人而投资吗?如果要给这样的一个问题再加一个时间背景,那可以是07年上证向上突破4500点的时候,也可以是15年创业板向上突破3000点的时候。

  价值投资天生就是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方法,但是能确定的是在流动性驱动的牛市中,价值投资很难跑赢其他人,比如大妈,在赚取可持续的绝对收益和追求跑赢竞争对手中,不管是持有人还是管理人,都必须在鱼和熊掌中做出选择。没有一直领先市场的方法,更没见过任何市场下都一直跑赢其他人的基金,不过长期赚取绝对收益的基金,倒是不算少。

  “如果热门股的价格得不到内在价值的支撑,股价最终会跌下来”(请注意最终,不是马上)

  孙子曰:“夫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巴菲特最重要的的第一条投资原则是“不要亏钱”,第二条原则是“永远别忘记第一条原则”。

  “不要亏钱意味着经过几年之后,投资组合中的本金不应该出现非常明显亏损”,也就是不产生本金的永久性损失。永久性损失是那些无论持有这个公司的股票多久,公司的内在价值都无法达到买入成本的损失;而与之相对的暂时性损失可能是由于市场的短期波动造成的账面浮亏,是能够最终靠时间来消化的。

  但是,暂时性损失也就是浮亏是很难避免的,没有一种办法能够保证买在股价的最底部,如果有的话,那么就不会亏钱了。价值投资的人要有能力面对市场的波动所带来的恐惧和亢奋情绪,避免因为情绪的原因将暂时性损失变为实际亏损,因此可能会引起强制卖出的因素同样是需要避免的比如杠杆。

  投资有趣的地方在于来到这里的人都是为了获利,然而越是聚焦于获利,越容易迷失自我。

  投资和足球极其相似,为了取胜似乎应该把最大的力量都放在进攻上,然而足球圈那句不朽的名句“赢球靠进攻,夺冠靠防守”却也道出了投资的真谛。那些拉长时间获得较好回报的投资者总是那些对风险有着深刻理解的人,而不是单单盯着收益一把梭的莽夫。

  再想想芒格的话:“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儿,那我就不会去那个地方”。行业景气度、行业壁垒、竞争格局、上下游的议价能力会从多重维度影响企业的价值,单独紧盯着其中最有利的方面是典型只可以通过上涨获利从而形成的决定脑袋的鸵鸟思维,严谨的投资决策过程应该思考若能做空,那么我们怎么来评价一个个的公司和其股价之间的关系。

  风险可能来自于景气的周期波动,也可能来自于护城河被侵蚀,还可能因为竞争格局出现骤变,还可能来自于上下游的不断压榨,衰退行业、低壁垒无门槛、上下游无议价能力的公司就汪洋之中的扁舟,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使人应接不暇;景气、高壁垒、有定价能力的幸运行业和公司,就像庞大的战舰,能够帮我们抵御掉很多风险,可遇不可求,需要倍加珍惜。

  “投资者应当对风险设定目标,只有在取得较无风险回报更高的前景很明确时,才进行有风险的投资。”

  “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不是所取得的回报,而是相对于所承担的风险所取得的回报。”

  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而无风险利率就是折现率的核心部分,企业商业模式所对应的未来现金流的“持续性、稳定性、成长性”,决定了企业的风险溢价的高低。越是持续、稳定、成长的现金流,所需要的风险溢价越低,折现率越小,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估值,相反那些不持续、不稳定、不成长的现金流,就需要极高的风险溢价,折现率越大,估值应该越低。芒格说“DCF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从没见巴菲特算过一个公司的未来现金流贴现”,我们需要避免的是简单的把DCF和PE混淆,不过很可惜很多人还是无法避免。

  短期成长性通常被无限放大,而长期持续性可能最被低估。彼得林奇提出过经验估值指标PEG,由于其简单直接而被追求短期预期差的人们曲解误用。比如一个业务未来三年能够得到100%复合增长的自由现金流,比如是1亿、2亿、4亿,那么这门生意值多少钱,应该给多少估值。注重短期增长的市场情绪可能会把重点放在100%增长实现的概率,从而决定给的估值是50倍还是100倍,市值可能是50亿、100亿甚至200亿。而DCF模型告诉我们,更重要的是这门生意能持续多久,如果只有这三年的现金流,那么这门生意的价值不超过7亿。

  “投资者无法通过更努力的思考或者工作更长时间来实现更高的回报,投资者所能做的就是遵从一种始终受到纪律约束的严格方法,跟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将获得回报。”

  投资者的努力能够扩大自己的能力圈,然后帮助持有人去聪明的去承担一些比较小的风险,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而不是承担大风险去获取一个一般的收益。但是投资者的努力却无法改变企业价值,也无法决定市场先生出价的高低。始终关注风险,专注于企业的内在价值,比较其市场行情报价的差异,在有利可图的位置参与,才可以获得回报。在市场行情报价整体高估的牛市中,越是努力的思考企业伟大的未来前景,越是容易陷入到陷阱之中。

  能力圈是安全边际的第一步。“最理想”击球区易产生安全边际,能力圈大固然好,但是始终待在能力圈内比能力圈的大小更重要,能力圈内就是“最理想”的击球区。

  好公司是坏公司的安全边际。巴菲特早期是典型的格雷厄姆式投资,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不停地“捡烟蒂”,买入那些低于市场行情报价低于清算价值的公司,然后等待公司的股价回到清算价值甚至以上,然后卖掉。N年以后,巴菲特越来越意识到护城河的无形价值,这中间还包括了其溢价投资喜诗糖果的成功以及折价买入一家最终破产的鞋厂的失败(溢价和折价都是针对净资产)。

  这两个典型的案例中,溢价的投资获得了长期更好的收益,所以拉长时间来看,如果确定了两个公司的质地不同,那么定性的重要性是超过定量的重要性的。

  最好能知道为何低估,帮助避开价值陷阱。低估还是高估都是针对未来现金流的现值,PE指标简单容易理解自然也有其局限性,周期股顶部的PE一般不高,表观的低估其实是公司纯收入能力无法持续的体现。用DCF的思路来思考,或者用生意或者资产的价格来衡量,犯错的概率会比简单用PE低很多。曾经的白电,PEPSPB三低,隐含的风险是对天花板的质疑以及对盈利能力(大多是格局决定的)的双重担忧,而事实将上述质疑全部打破,从而股价实现了戴维斯双击。

  能买的便宜总是好的。“安全边际总是依赖于所支付的价格”。表观估值比如PE的高低并不是企业是否便宜的唯一衡量标准,但是如果同时具备高PB、高ROE和高PE的股票,则应该加倍谨慎,其中隐含的预期是公司能够保持较高的ROE,同时还能够维持较高的增长,缺一不可,这需要极端的景气以及极高的壁垒,现实中这种生意不是不存在,但是也绝对不算多,并且不一定能够从始至终保持景气;这种情况下的高PE,即便美好的预期都能兑现,也可能透支了公司的价值。

  现实中有很多对于高估值似是而非的解释,看似说的是基本面,其实所隐含的思路都是市场是有效的,总是在解释边际,而不是关注称重,这显然不是价值投资者应该抱有的态度。价值投资者对于溢价(相对净资产)资产的评估,都应该基于DCF模型,如果正确评估后发现股价仍然高估,那就是泡沫。

  保守立场是安全边际的来源。对于持续经营的现金流预测,“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或盈利增长是一件危险的工作,投资者切忌陷入盲目的自信,对成长股给与太高的预期。通过预测不可预测的事情来做多元化的分析,保持保守立场是最好的方法,然后以低于保守预测做出的价值评估的价格购买证券”。

  一般来说,对于价值投资而言,风险有两个,一个是本来以为是个好公司但是其实不是,第二个就是好公司买贵了,本质都是为股票付出的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若能够避开这两个风险,那么拉长时间看,我们大概率能轻松的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