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承载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功能。2023年,习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全方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韧性安全城市是指城市具有较强抗压、适应、恢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预防和抵御内外多种风险冲击。全方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是应对当前城市安全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
当今时代,城市已成为一个复杂社会系统。在城市的有限空间场域内,发展需求剧增,生产要素快速流动,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也大大增多。这就要求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及时防范和有效化解各类风险。同时,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形成安全高效的发展模式,完善安全治理格局,提高各种资源使用效率,疏解城市运行压力,确保城市健康运转。
城市韧性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空间韧性、生态韧性、治理韧性等。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建设韧性安全城市要在尊重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管理、技术、制度等多个角度持续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需要“软硬兼顾”,既要有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风险的硬设施,又要有能够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软系统。习指出:“要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方法,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上的水准。”要用智能技术为城市治理赋能,打造标准化的智慧城市大脑,特别是充分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灾害和风险进行动态感知、监测预警,建立数字化综合响应平台。要强化顶层设计,把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目标纳入城市总体设计,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完善韧性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健全制度、完善政策,逐步的提升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是提高城市安全韧性的重要保障。城市风险应急预案体现着对城市安全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考量。由于城市风险因素多样多变,要对城市安全风险变化进行精准研判,及时把握安全风险的规律特点,采取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应对措施。这就要求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全过程,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最大限度地考虑安全因素,强化安全准备。同时对重点领域、重大风险严防严控,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方,切实防范化解城市运行中的各类风险。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在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涉及的规划、建设、管理、更新等所有的环节,建立完整制度规范,以制度化、标准化、法治化方式,应对和化解城市运行的各类风险。另一方面,人是城市的核心。习强调:“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体现到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慢慢地加强城市治理的安全韧性,构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市生活环境,为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推进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安全基础。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明确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一切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智慧城市一周热点回顾|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电瓶车行业规范条件》《电瓶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 印发......
交通领域动态速览|重庆投放68辆无人驾驶出租车、上海智能网联车测试道路将连点成片......
交通领域动态速览|全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细则》印发、杭州为智能网联汽车上路立法......
智慧城市一周热点回顾|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工信部举办2024国家应急通信防汛专题演练......
交通领域动态速览|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启动、北京南站将开放无人驾驶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