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之声特别策划《共享自行车的社会批判》播出以来,引发社会重新审视共享自行车的运营管理。高德大数据测算,如果共享自行车提高运营效率,能够大大减少27%的单车投放,建设运营队伍将有利于缓解单车疯狂投放带来的拥堵。
共享自行车运维工,是一个新生的工种。因此在诸多的共享自行车报道中,少有视线投向他们。一篇影响最大的报道是《共享单车运维工的一天:日行3万步、“举铁”4000斤》,给人的感觉,他们辛苦,但阳光、有活力。
直到我拿着采访机走到他们身边,亲眼看到他们在早晚高峰时的劳作,我才意识到,现在,以共享单车运维工为职业安身立命,还缺乏安全感。
见到50多岁的老王时,正是早高峰,他正被三四百辆乱作一团的单车围困。他一边手脚不停地整理,一边抱怨刚刚被通知降工资,每天要少挣10块钱。焦虑之下,他给我算起了账。
老王:我们不知道为啥减工资,就是说减工资了,还是干11个小时,就给减了。工资减了300元,每天减10元,干一段时间,我们就回家了,就不干了。
老王为摩拜整理单车,但他的工作关系不属于摩拜,受雇于一家服务外包公司。工资说降就降,人手也不够用。附近6个地铁站口和4个公交站,1000多辆车,只有他和同事两人定点维护。
老王:原先是两个三轮,调走一个,减员呐,为减少开支。可是自行车慢慢的变多,干着就费劲了。
工作压力大,缺乏保障,人员流失非常快,是目前共享自行车外包运维队伍的现状。长期关注共享自行车运维的太原市公交集团董事长周齐认为:目前这个行业还缺乏劳动法的约束。
按照上海、深圳等地的要求,共享自行车运维人员配备不低于车辆总数的5‰。7月底全国共享自行车投放量超过1600万辆,按照5‰计算,总共需要配备8万名运维人员。很难想象,缺乏劳动法保护,缺乏职业归属感,这些共享自行车运维人员,怎么会有动力、有恒心去提升共享自行车的运营效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