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卫民:立德树人守初心 勇攀高峰担使命
来源:能源安全    发布时间:2024-06-22 06:10:27

  励精图治,孜孜以求。作为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他带领一支学术造诣深厚、治学态度严谨的高水平教学团队——《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团队,在科研领域不断开拓、攀登学术的高峰。

  勇毅笃行,守正出奇。作为煤矿生产行业的“安全员”,他将科研成果镌刻在煤炭生产的一线,艰辛求索十余载,带领团队攻克煤矿综掘面粉尘源头治理难题,形成了“围剿”煤矿尘肺病的关键技术及装备体系。由程卫民主导的科研成果已经在200多个矿山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牢筑防护网。

  教书育人,立德立言。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学教授,在程卫民33年的教学生涯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聚焦煤矿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以理论联系实践,形成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为矿山安全方向源源不断地培育和输送专业人才。

  这些多重的身份又指向了一个原点:为煤炭生产、矿山安全提供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的保障。这条路,程卫民走了三十多年,这是一段艰辛求索的岁月,经历过诸多困难与彷徨,但恰是一股向上的正能量,一份浓厚的职业责任感,让程卫民时至今日依旧砥砺前行。

  “人生有所贵,所贵有始终”。在他三十多年的科研探索中,立德树人的初心,勇攀科研高峰的使命伴其左右,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假如一个人一辈子专注于一件事,世界也会为其让路。

  作为一个有着50余年发展史的“老牌”学科专业,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治学态度严谨、人员结构符合常理、立德树人讲奉献的高水平教学团队——《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团队。

  团队由始建于1960年的山东矿业学院矿井通风与安全教研室发展而来,程卫民教授现任团队带头人。

  “作为教师,立德树人是出发点,从33年前踏上讲台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在思考,应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在实际教学中,程卫民不断将自己的思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矿山安全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满足用人需求,聚焦我国煤矿生产面临的安全问题,由程卫民教授组建的矿井通风与安全教研团队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逐步探索形成矿井通风,矿井瓦斯、火灾、粉尘防治,矿山事故应急处置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长期致力于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与持续创新,教学团队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瓦斯防治》《矿井火灾防治》《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等11门课程。其中《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经过程卫民与团队21年的建设,先后获批校级、山东省、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于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入选教育部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纸上觉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煤矿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程卫民教授从事教学工作33年以来,始终行走在教学与科研一线,把科研成果写在煤炭安全生产一线,以行动践行初心与使命。

  多年来的专注付出,矿井通风与安全教研团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一系列殊荣加身,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矿山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生导学团队”,并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科技大学教学名师等多位师德模范与优秀教师。

  这其中,离不开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奉献与探索,更离不开程卫民教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程老师温情、正直、亲切,没有傲气,却不乏傲骨。他温文尔雅的气质中,蕴藏着一种不畏艰险、不懈攀登的进取精神。”学生的话语中,满满都是对程教授的褒扬与崇敬。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礼记》中形容君子的品德,博学笃行也是程卫民的工作写照,在学生的心中,他是一个严慈相济的老师,做事意志坚定,脚踏实地,目光里总有坚毅,心中充满热忱。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程卫民从始至终坚持人格与学问的统一,把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重要的使命,对于学生,他不仅严格要求,也倾注了全部关爱。

  安全专业2007级的一位学生因为家境困难,无法凑齐学费,面临毕不了业和工作无法落实的困境,学生一筹莫展,甚至一度对未来丧失信心。程卫民得知后,主动帮助学生交齐了学费,并联系用人单位,帮助他解决就业问题。

  “老师不仅想帮你解决学费和工作问题,更希望看到你不会被生活压倒的样子,失意时莫失志,你要尽快重新燃起斗志!”程卫民的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今,这位同学已学有所成,成长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善良、实在、真诚、坚强是我的座右铭,我更希望将这八个字用行动传达给我的学生。”程卫民如是说。

  在程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每一位教学小组成员都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堂课,为学生献出爱心、耐心与责任心,关心关爱学生成长。教学团队先后资助如自强阳光的“向日葵女孩”马艳英等28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2020年将一次奖励的10万元全部捐献用于本科学生的学业奖学金,帮助同学们实现梦想。

  曾几何时,尘肺病是我国煤矿矿工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且近年来呈持续增高、逐年上升趋势。

  “作为科研工作者,要真正学以致用,将科研成果写在煤炭生产的一线。”从十几年前开始,程卫民带领团队开始了从源头突破粉尘治理技术,“围剿”煤矿尘肺病的行动。

  程卫民为创新所添加的注解是——不断开拓的执着、敢为人先的勇气,同时还需要有铁砚磨穿的勤奋、水滴石穿的坚韧。

  历时十余载,攻克无数难关,程卫民带团队的研究成果从综掘面高浓度粉尘严重污染作业环境、危害矿工身心健康实际问题出发,解决了综掘面粉尘防治的难题。有力推动了我国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突破了煤矿综掘面粉尘源头治理难题,形成了“围剿”煤矿尘肺病的关键技术及装备体系,同时为研究更深层次的无尘化生产相应共性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项目研究成果得到该领域专家学者和煤矿技术人员的一致高度评价。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程卫民始终对科研工作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和充沛的学习的欲望。他经常为了查阅一份资料而错过了吃饭时间,也时常为了论证一个案列而工作至深夜,更会为了一个评估项目不论严寒酷深入一线……

  心系煤矿安全,是职业的职责使然。从教以来,程卫民教授带领团队一直在专注于矿井通风与粉尘防治、水力致裂与润湿及安全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支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纵横向课题120余项,目前正在主持的纵向项目3项。以首位授权国内发明专利34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出版相关学术著作及教材12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Fuel”、《煤炭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38篇,其中SCI、EI检索126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F5000论文2篇)。首位获得省部级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协会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其教学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并已在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得到了推广,效果显著。

  在程卫民的带领下,团队的整体科研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目前,由团队研发的系列矿山粉尘环境防护治理技术及装备,已在全国200多个矿山企业成功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保障我国煤矿职工职业健康做出了积极性贡献。这些成果的取得又促进了小组成员的快速成长,多位年轻教师先后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提名、省杰青、泰山学者、省青创团队负责人等称号。

  师之大也,为国为民。从日常教学到科研,在传到授业解惑的同时,身体力行将家国情怀传递给学生,锻造一支“能战斗、讲奉献”的教学团队。

  作为矿山安全的把关人,有时候,刚下课就要奔赴矿难救援现场,这对程老师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身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程老师亲赴现场主持和参与了30余起省内外的事故调查工作,自2004年以来,作为专家组组长或专家对国内及山东省矿山、化工公司进行现场审查和指导,给出具体防治意见和建议。

  除了教书育人,程卫民还带领学生们承担起了社会责任。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利用专业优势,程卫民带领教学团队和学生制作了五期《高校复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讲座》,与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电视台联合录制五期《新课堂·同心战“疫”》高校复学规范培训特别节目,对疫情下高校复学返校前、途中及返校后学生生活、学习需要注意的几点及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公众从容面对疫情、掌握科学防护知识、保障家庭和个人健康,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于学生,他是可亲的“人”;于教学,他是严谨的“师”;于科研,他是创新的“泉”;于团队,他是领航的“灯”;于社会,他是奉献的“烛”。

  而所有这一切,程卫民却淡然处之。“我此生无大志,就有两个愿望,一是做一名合格的国家煤矿安全员,二是做一个养花育草的称职园丁。”

  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无忧。创新与开拓,从来便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求索。成为用科研力量推进时代发展的人,程卫民依靠智慧、勤奋和一颗对煤炭安全事业的热忱之心,始终以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书写着平凡中的伟大。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AI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稳步的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点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十年来,全国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约2000亿立方米,是上一个十年的3倍;新增耕地灌溉面积约8700万亩,全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

  记者6月19日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获悉,由该研究所研发设计、福建船政旗下东南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多功能运维母船“丰华23”号近日完工交付。

  “这些金属电极就是‘探测器’,布设电极后,就可以给堤坝做‘CT’。”将电缆接到不远处的黄色设备上,不一会儿工夫,反映堤坝内部结构的电阻率曲线就在屏幕中显现出来。

  广州黄埔区,已聚集有低空产业链企业51家,这一些企业正通过科研与产品创新推动更多“低空经济+”场景落地,让市民切身体会到低空经济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当前,全国各地进一步学习领会大食物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在深入树立、践行大食物观中,科学传播应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精准阐释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有效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为了解类星体在再电离时代所扮演的确切角色,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和分析遥远的类星体。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教授罗根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在多核钛氢化物介导的氮气与烯烃直接合成烷基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上是不是真的存在“无摩擦”的冰?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教授、王恩哥院士等组成的研究团队给出了肯定答案。

  18日,国家卫健委就健全机制持续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司长傅卫表示,目前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经覆盖所有市县,并向社区和乡村基层延伸覆盖。

  “我们已基本掌握时速600公里常导高速磁浮交通工程建造关键技术。专项形成了常导高速磁浮建造关键技术方面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和指导性设计原则,向工程化应用迈进一大步。

  鉴于恒星坍缩的极端物理特性,中子星的旋转速度快得惊人——自旋一周只需几秒钟甚至几分之一秒。小组成员表示,这颗天体高度疑似中子星,却在非常“悠闲”地发射无线电脉冲,如此缓慢的速度严重不符射电中子星的一般行为。

  5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小鹏汇天广州研发中心,“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现场。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业内通常认为是3000米以下)为依托,以飞行器为主要载体,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各种低空飞行活动的综合经济形态。

  沙漠边缘的胡杨、沙拐枣将根系深深扎进沙子里,它们吸收非常有限的水分就能生长。如今,经过选种的沙拐枣、柽柳、梭梭等优良固沙植物,正在沙漠中顽强生长,为治理荒漠化作出持续贡献。

  赵善芹驾驶智能收割机进行麦收作业。赵善芹是阳谷县的“新农人”,2013年,他成立专业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850亩土地种植小麦。”去年,北彭新村村民王先锋自己播种的玉米出现倒伏,今年赵善芹驾驶智能播种机,从灭茬到播种一气呵成,精细控制种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