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基础设施智慧运维技术与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能源安全    发布时间:2024-01-31 15:36:33

  本项目由公司负责实施,总投资额为 14,280.00 万元,建设期为 3 年。项目资金将用于购置并装修研发场地,改造现有厂房,购置性能先进、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研发及生产所需的软硬件设备,扩充团队规模,以此来实现智慧运维信息系统、智慧运维检修装置(轨道动态几何检测装置、线路巡检装置、接触网检测装置、限界检测装置、隧道巡检装置)、运维服务等三大业务板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将助力公司深化主营业务发展,紧跟下游市场需求,大幅度的提高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扩大企业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保持市场之间的竞争优势。

  轨道交通是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命脉和交通运输的骨干网络,不仅承担了绝大部分国家战略、经济物资的运输,还承担着客运运输职能,在促进我国资源输送、加强经济区域交流、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此,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发布《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发展规划,均强调了重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等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性。

  2020 年 4 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提出要构建智能化工务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安防智能化检验测试平台;建立振动噪声环境影响监测及智能化仿真分析平台;探索车辆、弓网、轨道、桥隧及环境多元耦合的综合评价分析平台;建设轨道、桥隧状态及噪声与振动控制综合智能化管理平台等,助推交通强国的崛起,以实现基础设施的运维数字化和智能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目标。

  2019 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的通知,也精确指出轨道交通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维护应当贯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全生命周期,并且每日运营前,要求对轨行区行车环境,车辆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乘客信息系统、站台门等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和客运服务的设备,以及其他重新开机启用的设备做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营。上述政策的推出表明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营状况的重视。政策的持续支持为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九州一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国家认证,拥有专业方面技术团队和技术集成和推广转化管理团队。公司依托长期在铁路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专注于轨道交通智慧运维领域的研发技术和自主创新。公司不断加大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科技企业研究开发体系。公司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轨道交通完成投资额达到5,859.8 亿元,较 2020 年 6,286 亿元略有下降。2021 年全国轨道交通在建线 公里略有回落,但仍有较大市场机遇。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中国内地累计 50 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线公里,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增长也助推了运营维护产业的兴起。

  轨道交通安全运作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备极其重大意义,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其运营维护产业也随之迅速兴起。未来,依托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等行业指导思想,能预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检修维护装备体系都将向智能化、无人化转型,中国轨道交通智能运营检修维护装备体系将迎来巨大机遇。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我国有大量城市发展迅速,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 年共新增运营线 公里,累计运营线 公里。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充分释放存量资源价值,引进智能化的软硬件设备,扩充研发团队,实现智慧运维信息系统、智慧运维检修装置、运维服务等三大业务板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进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建设交通强国进程中,城轨交通要加快由快速地发展向高水平发展的转变。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快速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重要发展的新趋势,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推进城轨信息化,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成为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发展智能、智慧技术和产品将成为实现城轨交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公司重点聚焦轨道交通智慧运维与病害治理前沿研发技术工作,积极地布局运维生态链,避开与其他友商直接争夺用户数的战场,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增加新的业务盈利点。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企业中长期发展的策略的需要。

  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有产品研制、规模化生产、市场推广、客户服务等方面。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需求,本项目将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运维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开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状态综合评定指标体系、运维辅助决策模型库等应用模块,实现检验测试手段智能化、维修决策智慧化,逐步从传统的“故障修”+“周期修”,过渡到基于智慧决策的轨道设备“状态修”与“主动修”;同时为提升公司运维支撑服务能力,本项目还将研发智慧运维检修装置、轨道动态几何检测装置、线路巡检装置、接触网检测装置、限界检测装置、隧道巡检装置等相应的智慧运维硬件装备,并进行产业化。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还将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和公司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

  本项目研发的城轨基础设施智慧运维技术与装备,具有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通过软硬件平台开发和大数据的采集,智慧决策模型的研究,将对国内城轨运维水平带来较大的提高,推动行业的发展。

  从技术关联性来看,公司依据在多年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并拥有专家技术团队和技术集成和推广转化管理团队,已获得专利 107 项,研发团队始终立足于轨道交通智慧运维领域国际前沿技术水平,深化自身技术积累。依托既有的成熟技术,本项目的技术风险大幅度的降低,不确定性因素得到一定效果控制。

  从主营业务市场来看,公司现在存在主营业务的客户群体对公司轨道交通智慧运维产品及服务的需求量逐步扩大,而本项目产品及服务将可以切实满足了客户对服务及产品质量、数量和供给速度的需求。项目与现有主营业务的市场关联度极高。

  本项目总投资为 14,280.00 万元,全部用募集资产金额的投入,由公司自行投资建设。具体投资构成如下:

  本项目设备选型的原则是设备性能须满足产品研发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在设备选型上考虑本项目具体特点,选用超高的性价比、拥有非常良好品质的先进设备。

  本项目已取得“京房经信局备[2021]010 号”批复文件。另根据北京市房山区环保局出具的“房环函[2021]6 号”文件,本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中“83 专用仪器仪表制造 402”无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项目。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将严格执行相关的环保法规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后才正式生产使用。

  本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产污量较少。项目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均可采取比较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污染物均达标后排放,预测该建设项目对项目所在区的水、气、声环境影响较小,对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通过落实本项目的管理措施,污染物排放总量能在达标范围内得到一定效果控制。

  本项目拟使用的办公及研发物业没有特别的条件,一般写字办公楼即可满足规定的要求。为快速推进项目,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公司将在北京市区内购置办公楼。

  本项目产业基地拟建设地址位于房山区窦店镇产业用地 03 街区 I 区,公司已取得上述建设地址所属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并建有生产基地。

  本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30.42%,投资回收期(税后)为 7.74 年(含建设期)。该项目实施后财务运营状况良好,预计将为公司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此报告为正式报告摘取部分。需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