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信息化运维模式分析及解决方案

来源:半岛官方下载入口    发布时间:2024-01-11 01:19:18 点击:1次

  随着SG186的快速建成,各网省公司信息系统进入了以“大网络、大系统、大集中、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为标志的“三大两高”时代,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大集中已基本完成,信息化工作重点逐步由大规模建设转向运行维护,信息管理模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新形式下的实际管理需求。

  数据中心、一体化平台、应用系统等均集中到网省公司,网省公司本部怎么样应对集中式部署模式给运维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

  无论是一体化平台、业务应用系统、运维保障体系,地市供电公司均处于工程设计蓝图的末端。无论是两级数据中心,还是两级运维中心,地市供电公司和县级供电公司则基本处于设计框架之外。地市公司的运维重点将出现重大改变,基层单位怎么样应对运维重点发生的重大变化?

  SG186工程建设使得基础设施、硬件设备、平台软件、应用系统等硬环境建设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但配套的管理模式、人员培训、管控体系、标准体系、评价考核体系等软环境建设相对薄弱。怎么样开展信息管理新模式下的配套软环境建设?

  SG186工程实施后信息系统将进入“三大两高”时代,为适应新时代需要,制定新的运维模式、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记录模板,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用以指导网省公司及基层单位的信息管理工作。

  目前各网省公司的基层单位均存在运维机构不统一,工作职责不明确,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工作不规范,同电力调度、电力通信的系统运维相比,存在比较大差距,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缺少统一指挥,管理不顺、上下不畅,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管理模式需要从各自为政逐步转向统一指挥、统一监控。各地市公司应统一成立信息管理部门,对网省公司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汇报,听从省信息管理部门统一指挥、协调。

  在网省各地市公司,制定统一的人员配置标准,使岗位明确、职责清晰、人员到位,组织统一的运维机构,明确运行维护部门的定位,要参照生产调度的管理方式制定规章制度,加强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运行,保证运维机构上下畅通。争取建立由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县级公司自上而下组成的三级信息系统运行架构,实行信息系统运维机构集中统一指挥,确保SG186工程上线两级运维中心

  数据中心及应用系统大多分布在到国家电网公司和网省公司,大量的维护工作都在这两级完成。

  三线是指“一线前台服务台、二线后台运行维护和三线外围技术上的支持”的三线运维架构,简述如下:

  一线服务台为信息系统使用人员提供统一的服务界面。主要职责是:统一负责信息系统使用的过程中的服务请求和问题解答;负责信息系统运作时的状态监测;向二线提交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并跟踪、记录、汇总问题的处理与统计分析。

  二线运维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持续、可靠、稳定运行的核心。主要职责是:负责解决一线提交的问题;负责所运维信息系统的巡检;负责解决所运维信息系统后台功能问题;负责总结、分析信息系统结构,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地对信息系统来优化调整,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求三线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三线技术支持最重要的包含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商、设备厂商、公司专家队伍,解决二线队伍不能解决的问题,并组织相关培训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解决二线提交的问题;负责所承担建设信息系统的使用培训和运行维护培训;负责所承担建设信息系统软件代码的升级,包括功能增加、调整和完善等。

  一层:国家电网。全面指挥公司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领导并监督全公司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由于数据大集中,公司总部承担运行维护的信息系统规模大、复杂程度高。

  二层:网省公司。承担网省公司级或本单位的信息系统运维,接受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运维机构的指挥和业务指导,并对下一级信息系统运维机构行使指挥和监督职能。

  三层:地市公司。接受网省公司一级信息系统的指挥,承担本公司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随着二级集中,数据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大多分布在到公司总部和网省公司,地市公司运维人员逐步减少。

  四层:县级公司。接受地市公司一级信息系统的指挥,承担本公司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主要是无法集中的一些系统和客户端系统。

  信息化评价工作,是保证信息化评价科学、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与管理情况,充分的发挥信息化的效益,逐步的提升公司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信息化评价应与企业日常信息化建设、应用与管理工作相结合,贯穿于信息系统从规划开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化评价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目前国内外企业已经存在一些信息化的先进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我们应吸收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的先进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并融合创一流同业对标、技术监督、安全风险管理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逐步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信息化评价管理体系。

  信息化评价内容应覆盖企业信息化的所有的环节和方面,包括企业信息化水平、信息系统实用化、信息标准化、信息化项目和技术成果、网络与信息安全评估五个方面。

  网省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必须有考核评价制度进行保障,运行维护考核范围最重要的包含省、市、县三级运行维护机构。

  调整公司同业对标体系中信息化方面的指标权重,增强信息化应用效果指标考核力度,在与公司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挂钩的基础上完善拓展,形成明确、量化的深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信息系统的统一监管,扩大信息运维综合监管系统对业务系统的接入范围和监测深度,重点加强业务应用系统应用情况指标的在线监测,通过技术方法的应用,实现对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和应用状况的定量监测与统计分析,并结合督导检查结果形成整体应用情况评价。

  目前,各网省公司的运维管理工作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信息维护标准和流程。对于一些设备和应用系统如何管理才是安全、可靠、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管理模式。信息运维机构统一后,需要从网省公司层面统一制定管理制度、标准来指导运行维护工作的开展。如:信息机房管理制度、网络运行维护制度、业务系统运维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与国外一些电力公司IT人员为7%的比例相比,我国信息运维人员严重不足。如:河南省电力系统本部和下属32家二级单位,现从事信息管理和系统运行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仅只占职工总数1%。SG186工程的实施,乃至智能电网的建设,对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的数量和水平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5.1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人才合理配置标准,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制度,加强上岗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5.2建立培训基地,网省公司组建信息化培训机房,训终端数量应能满足应用系统参培人数要求。

  5.3组建专家队伍,成立网省公司级的信息化人才库,负责省属各单位及地市公司信息化应用维护及培训工作。

  5.4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该从实际在做的工作出发,满足使用部门实用化培训需要,满足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要求。

  5.5持证上岗认证,网省公司统一对省属供电企业信息化岗位人员进行培训、考试认证,通过网省公司认证后方可从事信息化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5.6动态考核管理,取得信息化岗位认证满两年,网省公司组织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化运维人员进行信息化综合能力调考,经调考合格方能继续从事原岗位工作,否则待岗培训直至培训合格方能返回原岗位工作。

  在电力系统,信息专业虽然比较小,但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对于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撑作用将日益凸显。每一个重大工程的实施,必将给相应管理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挑战,如何、及时应对新形势,是一个不断探索前进的过程。

  凡本网注明“来源:CK365测控网”的全部作品,均为北京新科时代传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K365测控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CK365测控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上一篇:滨中科讯推举赵树新为公司董事长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亏本20781万
下一篇:筑牢医院信息安全基石|海泰医院信息系统密码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