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教师成功破解逻辑语义学“哥德巴赫猜测”
来源: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4-10-24 08:55:11

  央广网长沙10月8日音讯(记者邓文辉 通讯员李妍蓉)困扰逻辑语义学界百余年的难题被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贺川生成功破解了。近来,他在国际尖端哲学期刊《Synthese》宣布论文《E-type interpretation without E-type pronoun: How Peirce’s Graphs capture the uniqueness implication of donkey pronouns in discourse anaphora》(没有E类代词,但有E类解读:皮尔士的图怎么捕获篇章回指中驴子代词的唯一性寓意),成功解说了第三人称代词怎么回指前面的无定名词这一逻辑语义学难题。而这一难题,自1905年英国闻名哲学家罗素提出来后,就无人能解,一度被人看作逻辑语义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测”。

  逻辑语义学的这一难题重视的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言语现象,即“A man walks in the park. He whistles”例句中的代词He怎么回指前面的无定名词短语(a man)。这一回指联系是最一般不过的言语现象,却无法用现有经典逻辑语义理论解说。1905年,英国闻名哲学家罗素提出“摹状词”理论,指出这一言语现象背面躲藏了“隐秘”,但却无法揭开这个“隐秘”,未能准确提醒人类大脑所具有的这种言语机制。而解说这一言语机制,是AI和自然言语处理的一道“必答题”。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言语学家纷繁提出各自的计划,形成了E类代词理论等不同理论门户,但都不是很成功。贺川生经过研讨,从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皮尔士的作品中找到了一种新的剖析东西和技法,奇妙地解说了未受束缚代词的语义阐释问题,弥补了罗素“摹状词”理论、E类代词理论缺失的一环,停息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理论纷争。

  贺川生的论文宣布后,引起了不小的“学术轰动”。哲学逻辑学全球最高奖项罗夫·肖克奖获得者、当今在世十大哲学家之一,雅各·欣迪卡点评论文给逻辑语义学界作出了“实质性奉献”。本年5月,担任这篇论文的特约修改、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哲学系教授、逻辑学家Ahti-Veikko Pietarinen也曾特地来到我校外国语学院,和贺川生一同评论论文中的有关细节。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正光表明,逻辑语义学界一度是西方人的全国,中国人很少在这一范畴宣布有必定的影响力的研讨成果。而贺川生这篇论文的宣布,可谓华人零的突破。

  据了解,《Synthese》杂志是哲学逻辑学范畴的重要刊物,被SCI、SSCI、A&HCI联合录入检索。2012年GoogleScholar依据影响因子鉴定该期刊为全球哲学期刊第一名。曾宣布奎因、卡尔纳普、塔斯基等大师级人物的语义学学科奠基之作。贺川生从1月提交论文到9月预先在线个月,而国际尖端刊物宣布论文的时刻一般为两年左右。